2024年市国资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省国资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大局,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引领、带动、服务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先后获得省国资委评选的全省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国有资产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双先进”等荣誉。
一、2024年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506.11亿元,同比增长7.44%;净资产992.62亿元,同比增长13.38%;资产负债率60.39%,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2.41亿元、利润总额3.28亿元。
二、2024年主要工作亮点
(一)党建。1、把牢党建“方向盘”。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遵守“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和专题研讨5次,指导所辖115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和交流研讨345次,覆盖党员2506人。2、打造组织“硬堡垒”。全年全系统新发展党员49名,监管企业选优配强纪委专职副书记9人。3、筑牢廉政“生命线”。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先后召开以案促学促改促建促治警示教育大会、以案四促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市国资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组织600人次去岳阳监狱、汨罗法院实地警示教育,全系统观看警示教育片2411人次,参加实践活动1515人次,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底线。
(二)发展。1、核定主责主业。围绕“1+3+X”现代产业体系,出台《关于印发〈市属国有企业主业定位、产业方向发展目标〉的通知》,明确各企业主业发展定位,共压减非主业17个,加快资产、资源、资金整合。2、推动产业转型。推动企业回归市场定位,整合内部经营性资产和股权,完成7家产投公司组建。城投集团将源生科技等9家企业整合重组为城发产投集团、城运集团在胥家桥物流园的基础上整合5家企业组建物流产投集团,均于本月获AA+主体信用评级;天赋集团整合组建文旅产投获AA主体信用评级;国资公司、经投集团下属港荣科技分获AA预评级;另有2家县属产投公司获AA以上信用评级。
(三)改革。1、深化改革创新。围绕“减法人、压层级、控用工、降费用”,较真碰硬重组整合、降本增效。将洞庭新城等3家公司重组并入其他企业,三荷机场托管移交省机场集团,实现了优化重组。2、优化现代治理。推动监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运行边界。积极探索“赛马机制”,推动“三项制度”改革。3、推动“三资”改革。推动大力盘活各类闲置资产,依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承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CBA联赛季前赛”“巨星演唱会”等重大活动。
(四)监管。1、构建统一监管体系。针对市属国企,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措施(“553”机制);创新功能性园区国企双重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工作边界;健全各县(市区)国企监管工作大格局,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形成了制度清晰的统一监管大格局。2、突出重点环节监管。严控新增投资,制订《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工作的通知》,制度化规范国有企业“第二财政”问题。对国企新增投资性项目,按照是否聚焦主业、能否覆盖本金与利息支出、是否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产生现金流等要求予以从严把关。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建立企业员工实名制管理机制,从源头有序管控乱进人、乱设岗等问题。规范招投标工作,全面清理并终止自2007年以来的市国资委中介机构库,真正做到尊重市场、依法行政。全面摸排、整改近三年项目招投标问题14个。严控对外捐赠,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可控成本费用进一步压降。3、创新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专项考核及联合监督检查两项原始性创新制度,并率先在全省各市州建立月度经济运行调度与风险提示两项创新制度;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出台4个规范性文件,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国资国企监管与被监管良性互动的工作闭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因历史原因,岳阳国有企业与全国各地市州一样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债务风险较高。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净资产收益率偏低,目前项目大多处于建设初期,收益能力较弱,经营性收入无法覆盖当期债务成本,而融资出现政策性瓶颈,加之房地产行业景气下行,土地市场疲软,因化隐债所拿的土地短时间内难以变现筹资,特别是可注入资产越来越少,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债务风险趋势加大。二是盈利能力较弱。由于主业不彰、同质竞争、资产不实、项目不优等问题的普遍存在,企业总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较多项目的经营性收入难以覆盖成本。三是治理能力较差。一方面,体制不够优,没有高质投资、高效管控、高标产出的成熟运营体制,公司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人才不足,企业高管中行政领导多,懂经济、会经营、能实战的能人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四是转型压力较大。产投公司组建难,化债任务及历史包袱重,经济下行压力大,优质产业项目投放难,改革推进困难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针对奖惩不力、监管失序,继续推动协同高效监管体系建设。1、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自觉担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对国资系统干部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持之以恒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抓好国企纪检监督“两个办法”的贯彻落实,持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治理。2、完善协同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全覆盖的统一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两个月调度机制”(即:债务风险防控月调度机制和工作风险月度提示制度),切实提升监管水平。3、健全分类考核体系。坚决打破一团和气,持续突出效益导向,严格执行“考真、考严、考实”标准,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经营盈利、市场主体与核心产业能力打造,最大程度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针对治理落后、活力缺失,继续推动国企改革创新。1、聚焦主业发展。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按照《市属国有企业主业定位、产业方向及发展目标》严格管理企业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好2024年及“十五五”发展规划,逐步压缩非主业业务,对于新增投资按照是否聚焦主业进行严格审核,坚决遏制部分国有企业盲目发展、“铺摊子”的投资冲动。2、加速产投转型。继续推动国有企业以组建产投公司为目标,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围绕“1+3+X”现代产业体系,明年计划组建市数据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港荣、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国控投资、生物医养等产业投资运营公司。3、深化机构改革。围绕减法人、压层级、控支出、增效益,持续推动部分小、散、弱的企业优化重组,妥善化解洞庭新城、三荷机场等企业改革遗留相关问题。继续推进企业现代治理与“三项制度”改革,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机构人员管理的通知》,督促监管企业建立内部赛马机制,实行员工逢进必考与实名制管理,三年内,对平台类、竞争类企业原则上实施“退二进一”,公益类企业不新进人员;2024年底前全面实行国企内部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全面推动“机构设置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改革工作。
(三)针对风险叠加、高危运行,继续推动守牢工作底线。1、积极化解债务风险。支持企业畅通必要新增融资。加强市本级银行资源统筹调度,向市委市政府逐月报送金融机构支持国企融资化债情况,争取金融机构支持改革,做到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同时,通过争取政府隐债置换额度、土储专项债,以及置换高息债务、降低融资成本、加快产投转型、加力实施降本增效改革等组合拳,确保债务风险可控。2、稳妥处置贸易风险。按照“三年内委托类贸易全部出清”的目标,推动市属国企与外贸龙头企业岳阳观盛、邦盛公司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加强市属国企贸易业务的风险管控,督促企业健全贸易业务全过程管理机制,培养贸易专业力量,提升风险应对能力。3、高度重视运行风险。切实加强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督,重点防范招标采购、原料采购、新能源开发、工程建设、选人用人等关键岗位、关键流程的管理漏洞和利益勾结问题,及早提醒、纠偏纠错。4、全面整治廉洁风险。支持驻委纪检组加大对问题线索查办力度,扭住“关键领域”、紧盯“关键少数”,用好案件资源,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杜绝塌方式、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发生。